希臘羅馬時期 (一) - 世界歷史

作者:陳亦凡

圖片來源暫無說明

希臘羅馬時期 (一) - 世界歷史

世界歷史

 

一、希臘文明

   (一) 政治發展

         1. 古希臘文明時期:

             古希臘文明發源於地中海沿岸(包括愛琴海諸島、希臘、小亞細亞等地)。

▶ 邁諾安文明     約西元前 2700 ∼前 1450 年
• 文明最發達的克里特島上,出土文物中少有武器,處於和平時期。
▶ 邁錫尼文明     西元前 1600 ∼前 1100 年
• 以邁錫尼城為主之希臘半島地區,因邁錫尼人好武,故戰爭頻繁。
▶ 黑暗時期        西元前 1100 ∼前 650 年
• 邁錫尼文明毀滅後,希臘進入所謂的「黑暗時代」,此時期有許多的史詩與神話誕生,其中最為著名史料為荷馬
  史詩,故又稱荷馬時代。

         2. 亞歷山大帝國:

            (1) 帝國建立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西元前 336 年,亞歷山大即位為馬其頓王,於 10 年內建立起亞歷山大帝國,史稱亞歷山大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大帝。

            (2) 帝國疆域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包括希臘本土,及原本的波斯帝國,東至印度河西岸。

            (3) 帝國分裂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其主要原因在於帝國的統一靠亞歷山大個人的才能和權威而維繫,所以統一基礎不穩固。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上未能立下繼承人選就突然病逝,死後帝國便分裂為三個王國。

托勒密王朝 統治埃及
塞流卡斯王朝 統治兩河流域、波斯和小亞細亞
安提哥那王朝 統治馬其頓和希臘

   (二) 希臘文明的發展

 背景 
西元前 12 世紀,邁錫尼文明滅亡後,希臘進入黑暗時代,史學家僅能根據荷馬(Homer)的史詩推敲當時的社會
環境,後期希臘地區開始發展出
城邦文明
 城邦文明 

由於地形切割與環境的不同,所以各城邦政治有不同的發展:

1. 雅典城邦:由貴族及公民組成的公民自治體制,歷經君主制、民主制、寡頭制和僭主制的演變,產
    生了如梭倫(Solon,古希臘七賢之一)、克里斯提尼(Cleisthenes,雅典民主之父)等思想
    家。

2. 斯巴達:採軍國主義,以軍事獨裁為主。兒童 7 歲即開始軍事訓練。

 文化燦爛時代 
西元前 6 世紀至西元 4 世紀末,城邦發展的黃金時代,哲學、藝術與文學皆蓬勃發展,對後來的歐洲文化影響深
遠。

   (三) 成就

         1. 神話:

            希臘神話是古希臘宗教的組成部分之一,現代的學者偏好研究神話,因為其實際上反映了古希臘
            的宗教和政治制度。希臘的神話象徵著人生就是一種無止境地和命運的抗爭。

         2. 文字:

            (1) 腓尼基文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地中海東岸發展出的原始字母。共有 22 個拼音字母。是今日西方世界各種拼音文字之祖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為閃米語系文字之祖。

            (2) 希臘文之祖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西元前 10 ~前 9 世紀,希臘人受腓尼基字母的啟發,創造希臘文。

         3. 文學:

● 荷馬 史詩
是了解希臘黑暗時代的文學作品,著作於約西元前 800 年,為《伊里亞德》、《奧德賽》兩部史詩的統稱,兩部史
詩分別以特洛伊戰爭與戰後作為背景。
● 希羅多德《歷史》
是最早以 History 為書名,以理智的心態描寫波希戰爭及當時波斯帝國內部的文化現象,西塞羅評價其為「歷史之
父」。
● 修昔底德《伯羅奔尼撒戰爭史》
描寫希臘內戰(提洛同盟與伯羅奔尼撒同盟間的戰爭),重視用證據追求合理答案。

         4. 哲學:

            (1) 希臘人思想的特質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A. 注重人或事物整體的健全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B. 相信宇宙間有一最終秩序和理性。

            (2) 希臘三哲:

● 蘇格拉底(Socrates)
蘇格拉底被稱為「西方的孔子」,其認為人生的目的在求至善,主張倫理道德和人文思想為社會秩序的通則。
● 柏拉圖(Plato)
柏拉圖為蘇格拉底的學生,著有《理想國》之政治名著。認為物質世界之上有一精神的、理念的、至善至美的世
界。另有《對話錄》,為柏拉圖與色諾芬記載蘇格拉底的言論而成。
● 亞里斯多德(Aristotle)
亞里斯多德為柏拉圖的學生,創造了生物學及物理學,開啟歐洲史上科學研究之門。主張精神物質同等重要,重視
通則和秩序。

            (3) 希臘化時代之哲學思潮:

  斯多葛學派       伊比鳩魯學派  

• 得到平靜之法:禁慾。

• 宇宙萬物運行,皆依神聖藍圖而
  行。

← 差異處 →

• 得到平靜之法:縱慾。

• 人的身體與靈魂由極小的「原子」構
  成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相同處

最終目的皆在注重個人內心的修養。

• 受當時知識分子歡迎。

• 與基督教精神相關。

← 影響 → 被誤認為一種放縱肉慾的快樂主義。
西塞羅、奧理略 ← 代表人物 → 魯克瑞息斯

 

 

 

 

考試資訊》

導遊領隊證照考試 考古題下載

一般警察特考 考古題下載

鐵路特考 考古題下載

台電招考 考古題下載

高普考 考古題下載

英文專修》雪薇英文專修班課

AddThis Sharing

百科問與答

暫無討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