財務報表分析 (三)
作者:洪健凱圖片來源暫無說明

財務報表分析 (三)
損益兩平分析
一、損益兩平點
使公司之總收入 總金額,所需之銷售量或銷售金額,即為損益兩平分析(Break-even Analysis)。
損益兩平點(Break-even Point)為公司息前稅前盈餘 EBIT=0 之下的銷售量,即總收入=總金額下的
銷售量。其中:
EBIT=(P-V)×Q-F-D。
息前稅前盈餘=銷貨收入 變動成本 固定成本 折舊費用。
F+D
當 EBIT=0 時,損益兩平銷售量為:Q*=────。
P-V
F+D
而損益兩平銷售金額為:P×Q*=───── 。
V
1-──
P
V
──:變動成本率,即變動成本佔售價之百分比 。
P
由圖可看出,固定成本與折舊為固定值,無論銷售量變動如何。變動成本加上固定成本與折舊後,整
個變動成本線平行上移至總成本線的位置,即總成本=變動成本+固定成本+折舊。而總成本與總收
入之交叉點,即為損益兩平點 Q*。由於產品售價 P 須扣除變動成本 V 後,方為每單位之銷售獲利,
因此,每多增加一單位銷售量,所能增加的獲利,稱為邊際貢獻(Contribution Margin)。
基於公司獲利須同時考量租稅成本,故邊際貢獻為稅後概念,即為稅後邊際貢獻,代表每多增加一單
位之銷售量,所能增加之稅後淨利:
邊際貢獻=(P-V)
V
邊際貢獻率=1-──。
P
稅後邊際貢獻=(P-V)×(1-稅率)
稅後總成本=(固定成本+折舊費用)×(1-稅率),成本不會因銷售量的變動而產生任何改變➜在每銷
售單位之稅後邊際貢獻不變下,銷售量必須達到多少目標,才能將稅後總成本攤平。邊際貢獻率即每
增加 1 元的銷售額,可以額外增加的利潤。
二、現金與財務損益兩平點
(一) 現金損益兩平點(Cash Break-Even Point)
公司營運現金流量為零(OCF=0)時的銷售量。於此一水準的銷售量下,公司營運所創造的現金流
入量,會等於現金流出量。令 OCF= 0,可求算在此條件下之銷售量 Q*:
OCF=EBIT×(1-T)+D=EBDIT×(1-T)+D×T
=[(P-V)×Q-F]×(1-T)+D×T
=0
其中,
OCF:營運現金流量
EBIT:息前稅前盈餘
D:折舊費用
EBDIT:息前稅前折舊前盈餘
T:租稅費用
在 OCF=0 之下,求出 Q=Q*。
(二) 財務損益兩平點(Financial Break-Even Point)
又叫現值損益兩平點(Present Value Break-Even Point)➜可使投資計畫淨現值等於零(NPV=0)
的銷售量➜銷售量最少要達到多少水準,該投資計畫方屬可行。
1.由 NPV 公式求算出能使 NPV=0 的 OCF(營業活動現金流量)。
2.再由 OCF 推求出 Q*。
獲利能力分析
含純益率、基本獲利率、總資產報酬率、普通股權益報酬率、股利支付率,以及經濟附加價值等。
一、純益率
(一) 定義
又叫淨利率或銷貨利潤邊際(Profit Margin on Sales),衡量公司每一元的銷貨中,可賺取多少稅
後純益。
(二) 實質意義
若純益率過低,代表公司對於銷貨成本、營業費用等與銷貨收入相關支出項目,有檢討之必要,抑
或是訂價策略失當所造成。
稅後純益
純益率=──────。
銷貨收入
二、基本獲利率(Basic Earning Power Ratio,BEP)
(一) 定義
公司運用現有資產,創造營業利益的能力。由於須排除負債利息與所得稅的影響,突顯公司真正之
利潤能力,故以 EBIT 為獲利的依據。
(二) 實質意義
基本獲利率越高,經營績效越佳。
息前稅前盈餘EBIT
基本獲利率=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。
平均資產總額
三、總資產報酬率(Return on Assets,ROA)
(一) 定義
衡量公司總資產創造稅後純益的能力。
(二) 實質意義
報酬率越高,代表公司的獲利能力越佳,經營績效越好。
稅後純益+利息費用×(1-稅率) 稅前息前淨利×(1-稅率)
總資產報酬率 ROA=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或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。
平均資產總額 平均資產總額
四、權益報酬率(Return on Equity,ROE)
(一) 定義
為股東最關心的比率,用以衡量公司為股東創造稅後純益的能力➜每一元權益,可創造多少稅後純
益。
(二) 實質意義
權益報酬率越高,代表公司越能為股東創造財富。
稅後純益
權益報酬率 ROE=───────。
平均權益
五、股利支付率(Dividend Payout Ratio)
(一) 定義
公司從稅後盈餘中,發放股利的比率。
(二) 實質意義
股利支付率越高,表示公司分配給股東的股利比重越高。
現金股利 每股股利
股利支付率=───────=───────。
稅後純益 每股盈餘
六、經濟附加價值(Economic Value Added,EVA)
(一) 定義
扣除了使用負債及權益的資金成本,所得之淨利潤。
(二) 實質意義
反映公司真實的獲利能力,亦可衡量公司當年度的營運績效。
經濟附加價值
=EBIT×(1-稅率)-投入資本×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WACC。
市場價值比率
投資人用以判斷公司績效與未來前景的依據➜衡量股票市價和相關指標關係。
一、本益比(Price to EPS,P/E)
(一) 定義
又叫市價盈餘比,代表股東每賺取一元稅後盈餘,所必須負擔的成本。
(二) 實質意義
本益比越高,代表公司仍處於成長階段,所能創造的 EPS 尚低;本益比越低,代表公司進入成熟
階段,故股價已無太大的上漲空間,然獲利能力亦趨成熟,所以 EPS 相對較高。
每股市價
本益比=───────。
每股盈餘
二、市價淨值比(Market to Book Ratio,M/B)
(一) 定義
目前每股市價,相對於每股在財報帳面上價值的倍數。
(二) 實質意義
市價淨值比越高,表示每股市價遠大於每股帳面淨值➜市場投資人看好公司的營運表現,給予高
度評價;反之,市價淨值比越低,代表市場投資人對於公司之評價偏低。
每股市價
市價淨值比=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。
每股帳面價值
三、杜賓 Q 比率(Tobin Q Ratio)
(一) 定義
公司市場價值,相對於目前重置資產成本的倍數。
(二) 實質意義
Q 比率大於 1,表示市場投資人對公司抱持高度評價;反之,Q 比率小於 1,表示市場投資人對
公司的經營績效及未來表現不具信心。再者,若 Q 比率小於 1,則該公司存在被併購的風險➜當
公司市場價值比合理的重置成本低時,代表併購者得以較低的市價收購該公司。
負債與權益市值
杜賓 Q 比率=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。
資產重置價格
四、市場附加價值(Market Value Added,MVA)
(一) 定義
權益市值,超過帳面價值的部分。
(二) 實質意義
MVA 大於 0,表示管理當局的經營績效,已獲得市場投資人的認同與肯定。MVA 就是代表公司
到目前為止的經營績效,所能為股東創造的額外財富!➜衡量管理當局的長期經營績效。
市場附加價值=權益市值 權益帳面價值。
杜邦財務分析(DuPont Analysis)
探討總資產報酬率(ROA)與股東報酬率(ROE)的構成要件,以及這些要件如何影響 ROA 與 ROE。
杜邦方程式(DuPont Equation)
一、定義
透過公司純益率與總資產週轉率二個面向,分析公司最重要的營運績效指標──總資產報酬率。
二、實質意義
純益率上升時,總資產報酬率也隨之增加,因此公司透過利潤創造來提升獲利能力。當總資產週轉
率上升時,亦可提高總資產報酬率,因此公司應改善資產的運用效率。所以,純益率與總資產週轉
率均同時影響總資產報酬率的消長。
稅後純益 稅後純益 銷貨收入
總資產報酬率(ROA)=───────=───────×───────
資產總額 銷貨收入 資產總額
=純益率×總資產週轉率
延伸杜邦方程式(Extended DuPont Equation)
一、定義
以純益率、總資產週轉率,以及資產為權益倍數等面向,分析股東最重視的指標—股東報酬率。
二、實質意義
同時以獲利能力、資產使用效率,以及財務槓桿的因素,了解其對股東報酬率的影響程度。任一因
素的改善,都可提升 ROE。
稅後純益 資產總額
權益報酬率(ROE)=───────×───────
資產總額 權益
稅後純益 銷貨收入 資產總額
=───────×───────×───────
銷貨收入 資產總額 權益
=純益率×總資產週轉率×權益乘數
總資產報酬率與股東報酬率間的關係
杜邦方程式不考慮負債資金成本,即負債利率。若連同負債之資金成本一併考慮,則透過舉債進行投
資,所賺得的 ROA,須先扣減負債利率 Rd後,才可回饋給股東。因此,ROE 與 ROA 之影響關係為:
D
ROE=ROA+ (ROA-Rd) ×───。
E
D 為負債總額,E 為權益總額。當 ROA>Rd 時,有利於公司舉債投資➜財務槓桿有利,舉債創造的
ROE,會大於 ROA;反之,當 ROA<Rd時,不利公司舉債投資➜財務槓桿不利,舉債創造的 ROE,會
小於 ROA,此時舉債投資會導致 ROE 降低。
金融銀行考試資訊》
優惠資訊》
加入FB粉絲團》金融銀行專業教室
暫無討論 |
百科問與答